壩上草原明珠 張北安固里淖干涸鹽湖改造紀實
2016-11-21 19:35:00 來源:張家口日報 責任編輯:張云
位于張北縣境內的安固里淖,曾有壩上草原明珠之譽。然而,卻因徹底干涸成為生態之殤。欣慰的是,近日,聽到一個令人倍感振奮的消息——安固里淖又綠了,又有水了!10月深秋,站在安固里淖湖盆底部,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6萬畝的堿蓬一望無際,像一層層厚厚的棉被蓋在即將上凍的湖區上。
位于張北縣境內的安固里淖,曾有壩上草原明珠之譽。然而,卻因徹底干涸成為生態之殤。欣慰的是,近日,聽到一個令人倍感振奮的消息——安固里淖又綠了,又有水了!10月深秋,站在安固里淖湖盆底部,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6萬畝的堿蓬一望無際,像一層層厚厚的棉被蓋在即將上凍的湖區上。
難以想象,短短4年時間,能讓10萬畝干涸的鹽堿湖區重批綠裝,恢復數千畝水面,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而這個奇跡還在延續: 到2020年,10萬畝鹽湖將全部實現綠色覆蓋!
一則消息——安固里淖徹底干涸
2004年冬,一則消息傳來:經中巴地球資源一號、 二號衛星遙感數據證實,華北大高原內陸湖安固里淖10萬畝水域徹底消失。
安固里淖干了!一時間,這條消息被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包括中國科學院科學研究所在內的許多專家數次前往調查。 他們認為, 降水量少、 連續干旱、地下水超采等是導致安固里淖干涸的主要原因。
由于失去水源,安固里淖周邊草場質量迅速退化,土壤開始沙化,形成了面積達十萬多畝的鹽堿沙地。每年冬春季節,湖區中心土壤表面粉末狀的白色鹽堿粉塵在大風的作用下上揚,形成罕見的 “鹽堿風暴”, 當地農民稱之為“白龍卷”。惡劣的土壤環境使得湖區中心寸草不生,逐漸向外擴張的鹽堿化和沙化也嚴重影響到周邊農業、 生態安全。
“淖里的水是苦咸的,不能澆地飲用, 但是喂牛還是可以的?!?“有水的時候,春天不僅能看到天鵝,平時還能捉到魚?!?“自從干了以后, 周圍到處都是白花花的鹽堿地, 種莊稼難以存活,成了廢地……”海流圖鄉張凱年村是離安固里淖附近的一個村莊,相距約500米,豐水期走上100米就能到水邊,村民回憶起湖水充足時的光景,滿是感慨,昔日 “風擊水,浪拍岸,搖擼撒網捕魚忙”的景象已不復存在。
更為嚴重時是干湖盆里產生的 “鹽堿塵暴”, 不同于一般的沙塵暴, 含有密度很高很細的鹽堿粉塵,極大地污染空氣、環境、食物、土壤和水源,影響大氣能見度和交通, 危害草原、 莊稼、牲畜、 植被, 引發疾病, 腐蝕設備等。專家介紹,由于這里正處于京津風沙源地, 相距甚近而海拔遠高于北京, 所以,安固里淖的干涸影響到京津地區的生態環境。 有人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安固里淖和壩上的塵暴揚向北京,就好像是站在屋頂上向地面撒沙子。
一直以來,張北縣也在積極探索鹽堿湖改良的新辦法, 試圖通過種植堿蓬,甚至人工調水的辦法壓住鹽堿,但不是因為堿蓬品種不適合,就是因為投入太大而沒有進行下去。
一粒種子——干涸鹽湖重披綠裝
改變,源于4年前來自江蘇的一粒神奇種子。
江蘇鹽城綠苑鹽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春銀,經過多年努力先后引進、 培育成功 “綠海堿蓬1號”、 “綠苑海蓬子1號” 等30多種耐鹽蔬菜,擁有7項。 這種發端于江蘇沿海,以鹽堿灘涂為基底,以耐鹽作物新品種為載體的鹽土農業初成氣候。此前,在內蒙古查干諾爾湖地區嘗試應用 “綠海堿蓬1號”治理風沙獲得成功。
張北縣政府決定引入該項目。 為此,張春銀把目光轉向了安固里淖,憑借自主知識產權耐鹽作物種質資源和技術優勢, 他決定啃下這塊 “硬骨頭”?!伴_始, 當地很多群眾根本不相信, 多年嘗試都沒能讓安固里淖長出草來,一個外省公司, 憑什么夸下????” 張春銀介紹,縣里劃出1萬畝 ‘試驗田’給我們種, 從2013年開始, 綠苑鹽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通過試種和對湖底采樣土壤分析,發現具有藥用價值和高附加值的 “綠海堿蓬一號”對于降低鹽堿程度具有較好作用,是生物治理鹽堿,遏制生態惡化的好方法。
人員、 種子、 技術、 資金迅速到位,當年播種當年出苗,之后張北縣全力支持這一項目, 把10萬畝干涸鹽湖生態治理全部交給了綠苑公司。2014年開始,公司以每年1萬多畝的規模對干涸的安固里淖進行精耕細作,機械化采收。 短短四年, 滄海巨變, 鹽湖復綠,整個干涸湖區成功綠化6萬畝,通過茂盛的植被涵養水分,安固里淖重新形成了數千畝水面, 張春銀鏗鏘宣布: 到2020年,10萬畝鹽湖將全部實現綠色覆蓋!
“張北縣位于北京的上風、上水地帶,承擔著京津冀的生態保障任務,發展生態經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線,也是我縣的歷史責任和戰略重點?!?張北縣委書記郝富國表示,實施安固里淖生態治理, 某種程度上意味著端掉了“京津頭上一盆沙”,意義重大。
端掉這盆沙,張春銀用了4年時間。
鹽土農業——安固里淖的新希望
在傳統農業領域, 鹽堿地被稱為“農業死?!?, 但張春銀卻把它種 “活”了。
見到張春銀時,他正帶著北京的幾位客商在鹽湖上考察。 他把10萬畝干涸湖區進行了初步建設,修建了一條6米寬、6公里長的簡易園區運輸景觀道路基,這是整個鹽土農業綜合產業園上市堿蓬外運、物資輸送、游覽觀光的重要交通線路,也把種植區分割成若干個方格狀地塊,方便分品種種植。
“一邊綠化鹽堿荒灘,一邊產生經濟效益?!?張春銀介紹, 堿蓬還可以作為耐鹽蔬菜食用,鮮美多汁、咸咸脆脆嫩嫩的口感,在沿海地區和國外頗受歡迎。在安固里淖生態治理實踐中,他打算因地制宜, 把鹽土農業嫁接新興能源、循環經濟、生態旅游等元素,探索出 “鹽土農業+”的全新發展、 推廣模式。
在新版本的 《安固里淖鹽土生態農業示范園規劃》里,他打算結合當地特色產業打造畜牧養殖區,利用已恢復的水面建設冷水魚養殖基地,對接2022年北京攜手張家口舉辦冬奧會的機遇打造文化旅游區……同時對安固里淖鹽湖干涸鹽堿地進行生態綜合治理和修復, 改良土壤結構, 形成堿蓬等鹽堿農業產品深度加工及上市, 完成鹽土農業其他相關配套產業集群建設, 實現生態治理與產業發展的有機融合。 項目建成后, 既可對安固里淖鹽堿地進行徹底治理, 還可形成多梯級循環、 多層次增值、 多效益提升的生態循環生產模式, 對改善北京周邊環境, 實現京津冀生態互惠、 生態共享、生態共贏具有重要意義。 據測算, 安固里淖僅耐鹽經濟作物種植一項, 畝均收益就超過2000元。
“安固里淖 ‘活’ 了, 我們的生活也美了!” 祖祖輩輩生活在湖畔海流圖村的陳軍說,生態越來越好,游客也越來越多。去年他家辦起跑馬場,搞起了草原度假村。(記者王大慶 通訊員王英軍 張樹軍)